院长专栏

宜昌推行文旅产业融合,滨江文化城项目将启动建设

发布时间:2015-11-17

今年“十一”黄金周,宜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8.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和20.36%。

  人流、物流汇聚宜昌,最终形成产业流。今年以来,宜昌市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专题阅读)产业产值增幅均达两位数,未来几年将相继跨入千亿产业行列。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促进了城市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使宜昌这颗长江经济带上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现代物流:立体枢纽贯通长江经济带

  湖北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项目(白洋港区),获得世界银行2亿美元贷款,成为世界银行在中国第一个以大型物流园区为主的项目。白洋港区属于三峡枢纽港核心港区,2019年6月建成营运后,将成为宜昌市工业输出港、翻坝转运港、西部出海港,是西部陆水转运的重要通道。

  宜昌境内有237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突破1亿吨,宜昌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市委、市政府看准了蕴含其间的产业发展机遇,适时将现代物流业作为6大千亿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培育。以三峡枢纽港区为依托,总投资约483亿的“一轴两翼九港一中心”迅速推进,宜昌长江干支流岸线资源规划整治正式启动,秭归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上升为省级战略;沿江布局10大物流园区,高标准实施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全力推进三峡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与上海、武汉、重庆等重点港口合作;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汉新欧”、“渝新欧”和江海联运跨国物流,一个“立足三峡、呼应汉渝、多式联运、服务全国”的综合型立体枢纽格局正全面展开、稳步成型。“十一五”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仅125.30亿元。五年后,宜昌已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33家、全省重点物流企业28家;今年1-10月现代物流产业产值逾8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有望冲刺千亿元大关。

  现代物流产业是宜昌实现三大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明显带动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随着沪渝高速、沪蓉高速、宜万铁路、汉宜高铁等交通干线的开通和建设,且与长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逐一贯通,三峡城市群区域内“两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实现。

  文化旅游:四千万游客“爱上宜昌”

  五年前,宜昌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542.23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仅为104.04亿元。如今,宜昌已成为三峡城市群重要的客源输送地,游客过夜停留时间达到2.2天,同比增加一倍。今年前3季度,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02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和32.3%。

  “把整个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把文化旅游的理念、元素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这一核心理念,“十二五”期间,宜昌市已基本建成城市规划展览馆、新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部分场馆,音乐厅、大剧院及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的其他场馆将在“十三五”前期建设完成。在即将建设的中央文化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娱乐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一批游客中心、特色酒店、城市景观带等过程中,都将站在游客的角度,把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建成令游客向往的旅游景观。

  产业融合,城乡统筹,为旅游业带来新的看点。“十一”期间,宜昌市各个乡村旅游景点游人如织,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引爆宜昌旅游,各县市区接待乡村游客近百万人次,与去年同比翻了一番。

  三峡旅游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市在建旅游项目131个,其中续建项目101个、新开工项目30个。目前,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35家,其中5A级4家,4A级14家,3A级17家。有旅游专家表示,作为一个地市级城市,同时拥有4个5A级景区,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宜昌旅游转型深入推进,从单一的景区模式变为复合型的城市模式,以三峡坝区为支点,正朝着峡、坝、景、城、乡一体的长江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专题阅读)迈进。

  文旅融合:大资源大市场带来大发展

  10月23日,宜昌金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宜昌市第一家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文化企业。

  近年来,宜昌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资本市场后备文化企业。2014年,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实现了宜昌市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目前,宜昌市还有柏斯琴行(中国)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峡日报新媒体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已进入上市准备期。

  今年4月,湖北省特色文化产业现场会召开,宜昌市两企业被命名为“湖北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企业被命名为“湖北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大市场、大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旅游为形、文化为魂。宜昌以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为依托,举办以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展会,开展经济性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了一批品牌型知名展会。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国际龙舟拉力赛等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扩大了节庆品牌影响力。

  文化制造业逆势而上,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和全球知名的国际珠宝加工基地,“中国钢琴音乐之城”花落宜昌;新闻传媒业融合发展,三峡广播电视总台、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文化产权交易所等项目快速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嫘祖故里、三国古战场系列,三峡人家、三峡车溪巴楚民俗文化展示传承示范基地、土家风情园九佬十八匠大型交互式复原展示区等项目得到系列开发;715文化创意产业园、宜昌神工动画、太平鸟时尚创意园、宜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应运而生。

  宜昌滨江文化城项目协议投资额50亿元,拟将128亩的滨江地块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城。建设新剧院、文化场所、商业楼、办公楼等。在功能上,集文化、创意、商业、休闲为一体,将成为宜昌市“文旅结合、文商结合”的特色文化中心。

  目前,宜昌正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及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成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文化旅游业跃升千亿产业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