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栏

大兴安岭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支撑力

发布时间:2016-01-08

回望2015年,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实施文化实力壮大工程,强力抓好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确定并组织实施多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文化软实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力”进一步迸发。

  加强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

  去年,大兴安岭地区在繁荣文艺创作方面,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造,加大财政投入,推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启动“兴安古树”评选工作,突出生态主题,深入开展《大兴安岭之歌》评选工作,从参评的596件作品中精选60件优秀作品报送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由车行谱曲、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爱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已经制作完毕,唱响现代林业发展的主旋律。40集电视连续剧《中东铁路》进入剧本创作阶段,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进城养老》预计2016年6月开机,开创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没有影视剧的先河,微电影《守望》在国家林业局举办的首届生态文明主题微电影展示交流活动评选中排名第三,被评为十佳优秀影片。

  加快文化发展产业不断壮大

  2015年,以编制“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举办了全区文化产业座谈会,全面梳理大兴安岭文化产业发展脉络,新建北方民俗陈列馆、大兴安岭岩画馆、大兴安岭知青馆、大兴安岭版画展览馆,形成以北极人家为核心的漠河老街、以历史文化展馆为核心的古驿村、以版画展览馆为核心的商务一条街和以鄂伦春博物馆为中心的民族风情园的漠河北极四大景区,上百个景点有力推动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加格达奇版画研培中心正式成立,与《中国绿色时报》共同承办了“中国最冷小镇”杯第八届中国十大美文评选活动,进一步打造“中国最冷小镇”特色文化品牌。在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大兴安岭地区7个文化产业项目被编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重点推介,徐成春、加格达奇版画院的版画,朱波、李波的桦皮画现场销售一空,现场签约额630万元,并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三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哈尔滨举办了大兴安岭版画展,邀请省版画院院长于承佑举办了全区版画创作培训班,尤其是全面探索版画销售新途径,以版画为主体,借助“大学生创业·互联网+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系列活动,引入互联网销售理念,促进全区版画产业发展,有力推动版画这种独特的大兴安岭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繁荣群众文化唱响主旋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地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创作优秀作品这个中心任务,多出精品力作,创作了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深入开展“送祝福、送欢乐、筑梦春天”送文化下基层活动,6天时间里行程1200余公里,为11个基层单位演出曲目70余个,观众3000余人。充分发挥和利用《北极光》杂志这一文学阵地作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文学大军,从5月份起与《大兴安岭日报》合作,利用微信平台开辟“大岭诗人”栏目,作协会员在《大兴安岭日报》、《北极光》发表作品150余篇(首)。第二届美丽中国大赛文学作品评比中,李江南的《大兴安岭啊,我永恒的新娘》获得一等奖。美协会员孟宪阁的版画作品入选国际版画展,27件版画作品入选省文化厅主办的群星奖美术展,8件作品入选省美协组织的中俄油画展。

  岩画发掘新突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显现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合作开展岩画考古调查工作,克服沼泽、河流拦阻、山高林密等不利条件,在约16.7万余平方公里范围内,踏冰趟雪,风餐露宿,经考古调查,先后工作和发现31处岩画地点,共计约2000余彩绘画幅。

  特别是去年8月19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岩画考古队对呼中区碧水镇“北山洞”口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后,发现新石器至鲜卑时期的不同文化层,出土了刮削器、玉石材质石核、磨制石锛、玛瑙珠等文物标本。在上述不同时期古人类活动的新石器时期形成的黄粘土垫层下洞内底部基岩石壁上,清理出土人工绘制残存的红褐色彩绘遗痕。这在世界岩画研究中应该属于极为罕见、具有突破性的考古新发现。 2015年9月3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夏正楷、魏坚、汤惠生、乔梁等全国知名考古专家,在呼中区举办了“大兴安岭岩画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成果研讨会”,首次在大兴安岭确定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东北亚考古中具有重要影响,有力说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文明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人类早期的发祥地,填补了全国相关领域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