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栏
我院彭翊院长赴四川省凉山州进行精准扶贫脱贫调研并提出建议
发布时间:2016-08-11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和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同国家扶贫办、民委、旅发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四川省政协赴四川省凉山州就“精准扶贫脱贫”进行了调研。
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凉山州,认真察看,向当地人员了解情况,走进一户户贫困群众家中,和贫困群众亲切交流,先后在盐源、昭觉、冕宁、德昌等县调研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在西昌召开座谈会,通报了九三学社中央代表团赴凉山州5县市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了凉山贫穷落后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首先对凉山州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盐源县旅游扶贫情况,邵鸿指出,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补齐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发挥好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效益。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发挥“能人”参与扶贫、带动脱贫的榜样效应,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要抓好幼教点建设,帮助学龄儿童过好语言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坚持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思路,走出一条既保护自然生态,又保护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调研组成员、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彭翊介绍说,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走廊总体规划》,规划的动因是藏羌彝走廊自古以来是众多民族繁衍迁徙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规划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保护文化生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凉山州就处于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区域,拥有众多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而且州委、州政府多年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18项,省级非遗105项,占了四川这个非遗大省的近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这几个类别上,是特色文化资源的富矿。
多年来,凉山州也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越西县乐青地乡瓦曲村的彝族银饰加工产业闻名遐迩,还带动了辐射到了邻近的尔普、渣普、地各、青地等村落,走出了一条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的崭新的道路,布拖县也在打造文化富民走廊等。
针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富民,彭翊建议:一、根据凉山州文化资源情况,建议重点聚焦发展以下业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二、加强与文化产业智库的合作以及与高校的交流互动,借助外脑,以项目策划、“教授考察团”等方式,充分梳理非遗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设计来实现文化产品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和效率;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邀请大学教授、知名文化企业家、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来授课,了解政策、开阔眼界;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普惠金融,设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投资基金,以投贷联动方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既解决世界工厂由中国向东南亚转移之后引致的失业潮问题,也缓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五、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的覆盖区域,积极利用国家文化消费平台,推销特色文化产品,使之走入彝区之外老百姓的现代生活,乃至走出国门;六、用好科技手段和互联网平台,运用VR技术,与数字音乐平台合作,实现凉山冬季音乐节的网络直播,提高音乐节品牌的推广效率并拓宽盈利渠道;七、用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充分提高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使用效率,将其与非遗传承培训讲习等结合起来。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翟占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凉清,四川省民宗委、旅发委、扶贫移局相关同志参加座谈会。四川省政协秘书长王建军主持会议。罗凉清代表凉山州委、州政府向调研组汇报了凉山扶贫攻坚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