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栏

科技日报 | 数字为文化赋能 文化为数字增值

发布时间:2023-06-22

图片

当前,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4月6日至9日,以“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的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在这场国内首个专注数字文化应用发展的大会上,数字与文化交融碰撞,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激活文化资源,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数字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提供新思路、新动能。



专家论道  建言数字赋能文化产业


数字之风徐徐吹来,文化产业迎风生长。促进数字技术变革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是一条崭新赛道。此次大会举办了1场主旨论坛和6场主题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畅谈思路理念,分享实践成果。


在科技文化新应用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就“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主题展开演讲与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数字技术将破解文化遗产五大瓶颈,释放文化遗产源头生产力。“‘人、物、环境’三元结构下,数字人将成为元宇宙的切入口。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流程再造将推动数字人的制作门槛不断降低,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变现空间不断增长。”宋洋洋说。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方面,新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山东大学先进信息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东风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文化产业第一推动力,赋予文化产业智慧化元素,拉动文化消费产生“新流量”。


在数智文化新体验主题论坛上,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尚伟表示,未来人人都是文创者,人人都是消费者,需加强智能文创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将智能文创应用于高雅文化场景,引导技术提高文化内涵,不断开发面向普通大众的、高雅又通俗易懂的智能文创产品。


“数字为文化赋能,文化为数字增值,数字文化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张力。”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看来,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需聚焦数字IP提升文化传播,引领城市名片打造,重塑文化产业链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新发展。



以会为媒  催生数字文化产业新活力


本次大会以“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在大会的展览现场,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等数字技术在文旅、教育、娱乐等场景的新应用、新业态悉数亮相,为大众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启发和参照。


在歌尔创客展区,VR 动感座椅、VR 影片内容和数字影院的管理软件让人眼前一亮。不少参展嘉宾戴上VR 头戴式设备、坐上动感座椅,体验一把“驾驶”战机翱翔于空中的失重感与颠簸感。


“目前,这项技术在科技馆、文旅文博景区以及研学基地等场景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歌尔创客展区负责人陈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公司把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带到展会现场,力求全面展示企业,并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数字文化山东馆内的青岛展区,海信旗下聚好看科技公司开发的海信001 号数字人员工Vicki,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观众站在面部捕捉设备前,无论大笑、歪头,还是眨眼、吐舌,屏幕中的Vicki 都会实时捕捉,随之做出相同的表情和动作。青岛金东数字创意有限公司则带来了“数字奇迹”,光影魔方以裸眼3D 的视觉效果讲述着青岛中山路的变迁;两幅出自画家齐白石之手的水墨画借助数字技术,竟然“活”了起来。此外,6 个展馆内,各具特色的虚拟数字人大放异彩,手机在线“爬长城”“修长城”,体验者穿上动捕服即刻进入游戏空间……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和未来感的数字文化新产品、新应用,吸引观众争相体验。


借助这次大会,山东省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宣布成立,将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全面赋能山东省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26 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一系列新品发布、路演推介和对接洽谈活动的举办,搭建起数字文化应用的新平台。



(原文刊载于《科技日报》2023年04月10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