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栏
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培育 构建文化产业“高精尖”结构
发布时间:2021-06-02190家——根据东方财富网的统计数据,目前沪深两市中与文化、旅游有关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文化传媒、文教休闲、旅游酒店3个板块中,分别有相关上市公司109家、41家、40家。
虽然相较于其他行业板块,文旅行业上市公司总数并不算多,但是对于文旅企业,特别是文化企业来说,登陆资本市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仅反映出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日渐凸显的作用,也是文化企业对于资本市场认识逐渐加深并不断深度融入的过程。这其中有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文化企业规模、业务的不断扩张,也有政府部门对于文化企业上市的主动培育和引导。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有关部门近年来主动作为,分层次、有步骤地培育文化企业上市。截至目前,经过3年培育,已有一家文化企业在注册制改革后首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一家首批在新三板精选层公开发行股票,还有10多家文化企业进入了上市辅导阶段。
搭建“一站式”培育平台
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本质上是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提供服务和扶持,有序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协调与文化企业登陆资本有关的各方资源,搭建相应的平台。
2018年5月,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简称“文资中心”)正式启动了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为此,文资中心创建了全国首家专门服务文化领域的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立联合共建机制,与香港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交易所资源。据文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整合交易所资源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多层次的持续培育服务。此后,文资中心联合北京证监局、金融局,实施了“十百千”文化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即重点培育服务10家已上市龙头文化企业、100家拟上市文化企业、1000家创新创业文化企业。
与此同时,在这一框架下,文资中心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安永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券商和中介机构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先后举办了7期上市培训班,为近300家拟上市挂牌文化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法律、税务、保荐知识培训辅导,逐步构建起了文化行业主管部门、金融主管部门、证券交易所、券商、中介机构等为文化企业上市培育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的新机制。
“文资中心的上市辅导,方便了我们掌握与上市有关的最新政策、知识,及时了解IPO进程,并且通过参与各类上市培训、融资路演,帮助我们寻找合适的金融资源和辅导机构,及时解决上市遇到的相关问题,这些都有效推动了我们的股改和上市融资进程。”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锋尚文化有关负责人表示,成功上市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进入证券市场融资解决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上市后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支持了我们高速成长和取得领跑优势。同时,上市后公司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得到拓展,整合上下游的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重点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作为全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创新和融合特点,无论与金融还是科技都有着密切的互动。因此,在北京推进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必须紧扣这些特点,提供差异和个性化的服务。
文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中,重点关注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等高精尖文化科技企业,重点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文化企业。在此基础上,深度了解文化企业上市需求,分梯次、分步骤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是文资中心推进上市培育工作的重点。据介绍,对于具有上市潜力但短期还达不到上市要求的文化企业,主要通过上市培训班进行上市基础知识辅导,通过组织企业家交流会、投资机构见面会、政企交流会、上市峰会等促进企业交流扩展业务、吸引风险融资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享受政府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培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上市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培训班进行重点辅导,通过企业走访进行个性化辅导,通过“走进交易所”活动与交易所面对面交流,逐个指导解决上市过程中的疑惑,熟悉了解上市流程和相关要求;对于已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或进入排队审核程序的文化企业,联合北京证监局、各交易所为企业上市“开小灶”,协调人力社保局、规划自然资源委、税务局等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社保、交税等疑难问题,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在差异化、个性化的培育框架下,先后已有10多家企业处在不同的上市进程中,从事手机阅读服务的点众科技正是其中之一。“点众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业绩增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保证业务增长和现金流健康的前提下拓展业务版图尤其需要外部资金的帮助。”点众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处于A股创业板注册制通过审核中心意见反馈阶段,“上市辅导对我们进行了规范化培训,针对我们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机制,包括制定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章程,规范公司组织结构,完善内部决策和控制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等,特别是根据业务特点督促我们形成了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
未来,在上市培育基地已有的工作框架下,文资中心将继续推动北京文化产业领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把文化企业上市培育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重点特色工作来推动。
对此,来自企业的反馈也是积极的。“从我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向好,以及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文化产业基本面恢复等多重因素叠加,将共同推动包括上市融资在内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发展,而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带来的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助推资本市场上相关板块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锋尚文化有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点评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证券市场发挥了极为关键而且重要的作用。一是支持并有效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深化,为很多优秀的改制文化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二是助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通过挂牌上市使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宏观经济逐步进入稳健增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但资本市场的规范和约束也不断强化,在没有政策性红利加持的情况下,很多文化企业表现出了上市融资的“文化性”不适应,比如在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和同样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相比缺乏优势也不够规范。
因此,文化企业与金融的对接,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机制之一,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按照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发展要求,我国文化企业具有显著的文化外部性以及市场失灵特征,需要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公共扶持。在推进文化企业合格进入证券市场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既非常必要,也很关键。为文化企业登陆证券市场提供帮扶,比起财税补贴的“授之以鱼”,这是“授之以渔”的良好机制。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文化企业而言,既是压力测试,也是浴火重生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企业的上市意义深远。经过疫情,文化企业急需融资解决生存和发展的双重问题,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还可以有效激励并支持文化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大潮,进行提质增效的转型,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教育等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水平,强化文化企业的市场化活力和高质量发展韧劲。
宋洋洋(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市推进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有两大亮点:
一是在实操层面有效解决了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瓶颈。文化企业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受限于自身经验等因素,难以设计合理的融资路径和方案,而市场化机构本身数量有限、服务覆盖不足、价格较高,基本处于“找不着、用不起、无效率”的状态。北京市文资中心牵头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系统、专业、客观的投融资全程服务,真正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护一路”。
二是在生态层面构筑了常态化、长链条的服务体系。从顶层设计到重点领域,从共性基础到分梯次、分步骤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北京市为拟上市文化企业提供了一个健康、常态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文化资源、资本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文化内容创作和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风险控制手段,使资源能够更好地为文化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