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11一、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构建的背景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依托展览演艺、衍生文创、大众媒体等活化载体,从故宫“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到一票难求的《只此青绿》,从火爆圈粉的“故宫猫”IP到扬名海外的《国家宝藏》……近年来,接连出圈、创新多元的“活化”产品已经成为使文化遗产链接社会大众、融入现代语境、实现活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腾讯数字舆情部从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公众媒体传播方式、增强社会大众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构建了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旨在以数据化的形式梳理文化遗产“活化”产品的路径导向、典型做法,试图为文化遗产“活化”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抓手、新工具。
二、《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报告》核心板块解读
6月25日,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指标体系发布及案例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文化遗产“活化”指数《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报告》,并围绕文化遗产“活化”展开讨论。本文将对报告核心板块进行解读(完整报告请于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CCE理论模型:引入“自下而上”的受众参与视角
CCE理论模型的构建基于两个视角,一是“创意-传播-体验”的文化生产视角;二是SICAS模型的受众行为与感知视角。SICAS模型下,传统消费模式的“创意-传播-体验”链条的单向线性递进被打破,受众信息输出既可以通过“体验-创意”链条反哺产品创意开发,亦可通过“体验-传播”链条参与传播过程,影响传播效果。即受众的“体验”同时对“创意”、“传播”环节形成“自下而上”的交互反馈。
由此,课题组将文化遗产“活化”产品的“活化”路径归纳为通过“创意(Creation)-传播(Communication)-体验(Experience)”这一链条实现,“创意”、“传播”、“体验”三个环节交互影响,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由历史文脉向现代语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CE评估体系:解构并诠释“活化”产品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
基于评估CCE理论模型,课题组构建了资源活化、传播创新、群体滋养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9个二级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如下图所示。
资源活化——昭文脉内涵,赋时代新义
本指标主要从价值挖掘阐释、现代语境转化、科技要素赋能三个维度评估文化遗产“活化”产品的创新创意开发情况,由此分别构建了文脉传承度、现代融合度、科技融合度3个二级评价指标。
传播创新——寻传播新径,铸价值认同
本指标主要从传播内容声量、传播形式创新、受众行为卷入程度三个维度评估文化遗产“活化”产品所涉各主体发起的传播内容影响力,由此分别构建了弘扬主动度、形式创意度、受众认同度3个二级评价指标。
群体滋养——聚公众合力,塑文化自信
本指标主要从自觉参与意愿、核心价值感知、中华文化影响力三个维度评估文化遗产“活化”产品的受众文化参与及价值认同情况,由此分别构建了传承参与力、价值凝聚力、出海影响力3个二级评价指标。
案例实证分析:论证文化遗产“活化”指数的实证价值
课题组选取了10个在资源活化、传播创新、群体滋养三个维度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以指数测算结果和案例解析论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实证价值。
三、文化遗产“活化”指数研究计划
未来,随着文化遗产“活化”指数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课题组将继续加强多方研究合作,依据文化遗产“活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不断迭代,并计划发布“展演体验”、“新型文创”等代表性文化遗产“活化”产品榜单,助力更多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传承。
更多文化遗产“活化”指数内容详见《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