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2-08-30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人民政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支持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线上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943所高校的7085支队伍,共3.8万名师生参赛。
本届大赛以“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为主题,设置“红色足迹微视频”“红色精神微讲解”“红色故事微漫画”“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旅游目的地设计”“红色文创产品设计”6个参赛类别,旨在通过丰富多元的作品形式、贴近时代的青春表达、更加广泛的专业覆盖,凝聚“青春智慧”,引导更多师生在比赛竞技中浸润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传播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为红色热土实现蓬勃发展提供青春活力。
赛场亮点纷呈 作品创意频出
本届大赛全面展现了以赛促学的内涵,办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在激烈比拼中,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在创作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相互交流中弘扬红色精神,获得了较大进步。
经过12年的深耕发展,红旅大赛陪伴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在实践中成长进步,大赛的影响力与辐射面与日俱增。今年,大赛主办方共收到4613份作品,其中包括2365个线路、640个目的地、489个文创产品、480个微讲解、438个微视频、201个微漫画,参赛人员、队伍、学校、作品数量再创新高,大赛影响力大幅提升。
大赛现场,评委们纷纷表示,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整体质量高,创意新颖,体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激情、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红色文化为大赛提供全新的红色文化视角,也将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红色旅游策划创意灵感。
“追‘遗’红韵”团队成员来自吉林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在决赛现场带来了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作品《追“遗”红韵——感受非遗魅力,追寻红色足迹》。他们以传承和弘扬非遗与红色文化为研究内容,设计了一站式非遗红旅传承智能平台,研发了AI引擎,精准定位素质教育方向,面向B端为素质教育提供定制化的平台技术服务。该团队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大三学生程羽婷表示,将牢记历史,担当尽责,在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中积极贡献自身力量。
大赛期间,“时空探索队”团队设计的“相逢错位时空,共赴远大征程”红色主题研学课程引人注目。该课程通过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光影空间,借鉴红色“剧本杀”形式让青年在“多元时空”中沉浸式对话革命先辈,从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该团队负责人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刘欣瑞表示,下一步,团队成员将加强党性修养和党史学习,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用真情实感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产品。
“琼涯赤子”团队则带来了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作品《兴红忆,赓薪火——“红海”行动》。该作品突出红色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作用,生动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该团队负责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杨子萱介绍:“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保留红色旅游的初心与核心,还要有探索创新,引导更多青年游客走进红色景区(点),重温激情岁月、感悟家国情怀、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
“乘风破浪”团队成员来自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美术学、动画学等不同专业。在大赛中,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将静态漫画与短视频进行有效结合,带来红色故事微漫画作品《筑梦星河》。该团队负责人南宁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韩诗雨表示,通过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红色文创俱乐部”团队带来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作品《上海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该团队负责人上海大学研二学生茅卓琪表示,优秀的红色文创,不仅是了解红色文化的一扇窗,也是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一座桥梁。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孵化各地区的非遗项目,以非遗技艺融合红色文化的模式,探索多元的红色文创开发路径,助力当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红旅大赛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赛的深入开展,青年学子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参与红色旅游创意创新的热情持续高涨。
自201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率先创办大赛以来,已连续举办12届,参赛队伍从最初的1所学校28支团队,到今年的943所学校7085支团队、共3.8万名师生,参赛规模明显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还将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山向海躬身实践,到红色故里触摸历史的脉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智慧、砥砺成长,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参与到红旅大赛的学生,从旅游专业向包括计算机、园林、美术、媒体设计等多专业拓展,不仅体现出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也激发了其他专业学生对红色旅游的热爱,大赛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说,“通过举办大赛,以赛促学,是培育综合性红色旅游人才切实高效的途径。新时代红色旅游人才应紧跟时代发展、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要和乡村振兴、扶贫攻坚、重要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相结合。创意策划也不能只停留在产品上,还要有文创、有营销,有对项目的包装。”
“青年学生对产业前沿时尚、方向和潜在受众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能够用发现的眼睛,关注青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在红色旅游中的独特需求,设计出兼具思想性、前沿视觉的作品。”苏州科技大学“‘苏’生意气”团队指导老师、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孙佼佼表示,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成长非常快。“孩子们从最开始的不知如何下手,到现在能在调研方法、文字构思、实证分析、视觉设计、产品制作、视频制作,甚至是VR效果制作方面都能游刃有余,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从一个小的创意,再到一个成型的作品,学生能感受到由认真投入所带来的进步和喜悦,也更加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席宇斌自2017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红旅大赛。他认为,参与比赛对学生成长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学会了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行社管理、导游讲解等专业知识,并与思想政治课程融会贯通,在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加深了家国情怀。
比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红旅大赛已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课、国情社情课、乡村振兴课、创新创业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思政课,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扩大了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行为认同。
“这是我们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正式大赛,团队成员的热情都很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自然红”团队负责人刘泳金说,“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红色历史与故事,感悟到了更多精神力量。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借助旅游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实地感悟红色精神,更加细腻、生动地讲好红色故事。”
“通过此次比赛,深刻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对当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使命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今后,我将积极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志愿者活动,勇于奉献,为新时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赤色芳华”团队负责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黄美琳说。
“虎啸龙吟”团队负责人、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也说:“我们要了解红色文化、红色历史,将青春活力与血液注入旅游发展的浪潮。在学习生活中,抱着一个追梦未来的积极心态,去弘扬红色文化,用情用力把自己了解的红色历史和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凝聚青春智慧 助力产业发展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向山向海。”大赛期间,全国师生通过云上学、实地走、线下比,形成百所高校齐“发力”、千支团队勇“践行”、万件作品比“创意”的生动局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2年来,红旅大赛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四川南充等一批革命老区,教育引导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体悟初心使命,在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年学生的青春血脉。在创意比拼中,大学生扎根红色土壤,创新创业的热情被极大激发,释放出了“青年创意+红色旅游”的青春力量。
为打通青年创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赛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启动了面向本赛事的“红色旅游联创联建孵化计划”,将入选该计划的优秀作品作为种子方案进行定向孵化,将学子们的优秀创意精雕细琢、推向市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对在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讲解员、视频、漫画创作者,大赛组委会将联动内容平台,开展红色旅游创意扶植,为每一位优秀选手提供专业培训及平台推介机会。
下一步,如何积极发挥大学生青春智慧,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对此,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建议,当前的大赛策划设计主要是基于赛事周期展开的,未来可加大持续调研、持续研究、持续谋划的力度,从而为参赛作品文本转化为实际发展方案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智囊团”作用,开展“红色1+1”活动。一个学生党支部结对一个村子或一个景区,通过持续性长、稳定性高的“结对子”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专业所长,结合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为当地提出更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大学生是当前红色旅游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对个性化、体验式、高参与性的诉求,将有效引导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升级,带动红色旅游产品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举办红旅大赛意义重大,在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同时,将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互动体验性,做到动静结合、导和游结合、参观和活动结合,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石培华认为,红旅大赛紧扣时代脉搏,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全新平台,大赛坚持价值观导向,每年比赛主题紧密结合时下热点,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社会大事,引领大学生深刻领悟光荣革命传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红旅大赛契合专业学习促进思政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融合。在比赛过程中,强调学生视角、学生体验、学生创作、学生传播,吸引青年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新动能。此外,红旅大赛通过资源共享和学生的深入实践,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地区间的红色文化教育水平差异。